2017優秀人民調解員劉學斌先進事跡 |
作者:admin 日期:2017-2-4 16:05:32 文章來源:事跡寫作網 |
劉學斌,男,1969年出生,大專文化程度,中共黨員,現任玉門市赤金司法所副所長、赤金鎮人民調解委會員委員,1993年從事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至今,二十余年來,劉學斌 以其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盡心盡力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糾紛,盡職盡責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把矛盾調解在基層,把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沒有一 起矛盾糾紛轉化為信訪或刑事案件。為赤金鎮的社會穩定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1年劉學斌榮獲酒泉市十佳人民滿意司法干警榮譽稱號;連續多年被玉門市委、市政府評為“三五”、“四五”、“五五”普法先進個人;先后多次被玉門市司法局、赤金鎮黨委評 為先進司法工作者、優秀鎮干部。 善于學習強自身 宣傳活動出實效 劉學斌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自1993年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以來,20年來將學習作為主要任務,從未中斷,他常說“打鐵先須自身硬”。因此,他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認真學習法 律、人民調解、心理學等知識,學習已成為他每天的必備功課,哪怕再晚再累,他都堅持通過學習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工作中,他努力做到勤于思考、善于疏 理、深入總結,用知識理論指導實踐,用工作實踐積累經驗,真正將學習成果向工作能力、工作成效轉化,實現知與行的統一。 劉學斌時常深入村組、社區、廠礦企業進行人民調解知識和法律知識宣講活動,在講解中將現實發生的案例同法律知識宣傳、民間糾紛化解緊密結合起來,用身邊人講述身邊 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講解生動形象,深入淺出,深受廣大群眾歡迎。至目前,已累計深入基層開展法律知識宣講活動80余場次,培訓人民調解員達3000余人次,成為了 深受赤金群眾喜愛的“普法人”,全鎮群眾的法律知識得到了普遍提高。 立足實情建制度 把脈問診破難題 赤金鎮曾經是全市的信訪大鎮,劉學斌從事信訪接待、矛盾調解工作以來,堅持將不因矛盾糾紛化解不及時從而引發信訪案件作為工作的基本目標,一方面積極化解積存的信 訪案件,一方面將人民調解作為破解信訪難題、推動司法工作的破題之策,通過深入思考信訪癥結、認真總結工作經驗、主動破解信訪難題、不斷健全完善人民調解工作體制 機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辦法,真正做到了信訪化解、人民調解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成效清,將管理經驗上升為規章制度,使人民調解工作有章可循,有策可行。 在人民調解工作中推動實現了“四化”:一是調解工作制度化。積極參與制定各項調解工作制度,并按制度操作,做到有章可循。 二是法律法規通俗化。為使一些調解常用法律法規通俗易懂,劉學斌同赤金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其他工作人員一道精心制作張貼了人民調解示意圖、宣傳頁,達到了一目了然的 法律宣傳效果。 三是調解程序規范化。加強與赤金鎮社區調解委員會、各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合作,按照調解程序制作了調解程序流程圖,使當事人按照調解程序主張權利,調解程序逐步規 范化。 四是回訪制度經;。為確保調解工作得到較好的執行,堅持調解回訪制度,對調解成功的糾紛在十五日內進行回訪,做到了調解工作有始有終,受到了群眾的稱贊和好評, 為鎮村兩級調委會在維護社會穩定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近三年來,他共調解各類糾紛540起,調解成功535起,接待當事人的法律咨詢500余人次,參與處理信訪案件22件, 事無大小化矛盾 傾力調解促和諧 劉學斌在多年的調解工作中總結了“五心”調解法,這已成為他做人民調解的工作指南:即“信心、耐心、細心、熱心、愛心”。案件在他的手里,領導覺得放心,百姓覺得安心。 他的心中是“農民工掙錢不容易”。2012年10月初的一天陜西漢陰縣平梁鎮的農民成某一家三人來到赤金司法所,反映成某3月份在安徽老板龔某處務工,右腿摔傷,現在需要 繼續治療,但龔某不管。成某一家人已在龔某的工地鬧事幾天了,成某妻子揚言如若處理不好,就在鎮政府吃住。 劉學斌立即將龔某約來了解情況,龔某堅稱已支付醫療費3萬多元,從3月到現在成某全家人的吃住都由他負責,現又索要十幾萬的賠償,還擾亂他無法施工,再滋事他將采取 過激手段。雙方立刻劍拔弩張,劉學斌看到這個架勢,滿臉笑容遞上一杯熱茶,“你們先別氣,有什么話慢慢說,辦法總比問題多”,簡單的一聲問候、一杯熱水,真誠的一張 笑臉、一腔熱情,使得雙方都感受到了他的誠意,漸漸冷靜下來,接下來的幾天,經過劉學斌耐心細致的做工作,給雙方講明道理,辨明責任,分析利弊,雙方終于達成一致 意見,賠償3萬元,使這一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圓滿解決,較好地維護了雙方的合法權益。成某一家給他送上了“春風化干戈,公正解民憂”的錦旗。 他的眼中是“群眾利益無小事”。2013年7月的一天,光明村一名70多歲的老人反映,他給赤金一老板看守工地,欠他的工資一直不付。在受理申請后,劉學斌多方進行調查, 了解情況,誠邀雙方當事人坐下來協商解決。老板認為:老人在看工地時丟了一部分東西要賠償,所以拒付工資。調解陷入僵局,雙方不肯讓步。劉學斌十幾次找該老板做他 的思想工作,幫他分析法律程序處理這件事的利與弊,同時,指出了他在用工方面的過錯,經過做大量的工作,該老板同意一次性付給老人工資2000元,終于圓滿解決了這起 勞務糾紛,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這名老人緊緊抓住劉學斌的手說:“真的非常感謝你,你用真心和愛心維護了我的合法權益,為我們百姓辦實事,不愧為我們的貼心人”。 他的諾言是把“矛盾化解在村組”。近年來,國家大型工程高速公路鐵路都在赤金鎮境內進行了施工,伴隨著的是層出不窮的矛盾糾紛,然而矛盾均被化解了,施工正常進行,絲 毫沒有受到影響。在這一切的后面,有一個身影不停的在奔走,在協調,迎著寒風,冒著酷暑,施工地哪兒有糾紛,哪兒就有他的足跡。因中鐵十二局蘭新鐵路第一工區施工過 程中,由于設計原因及施工過程中不按實際依設計施工導致818+254KM過水涵洞及生產通道不暢,造成農戶生產生活不便,引發東湖村四組32戶圍攻項目部,阻止施工。得到 消息后,劉學斌立刻奔赴現場,隨之的幾天是不停的做工作,不斷的協調,他忘記了饑餓,忘記了勞累!熬\所致,金石為開”,劉學斌以其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耐心細致的 調解不僅平復了農戶們的怨憤,也感動了項目部的負責人,雙方最終心平氣和的坐下來商談,達成了協議,付給農戶補償款36000元,維護了赤金的穩定和諧。 多年來,無論是重大疑難糾紛,還是鄰里矛盾糾紛,劉學斌始終做到認真履行職責,堅持嚴格調解與靈活處理相結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擴大,大事不激化,力爭給每個當事人一 個公正公平的說法和交待。他獲得的不僅是自身調解業務素質的提高,更加值得肯定的是,他獲得了領導的高度認可,同事的尊重敬佩和百姓的真誠愛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