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優秀法官先進事跡材料·事跡新聞 |
作者:admin 日期:2016-12-27 15:02:07 文章來源:事跡寫作網 |
**同志,男,生于1963年9月22日,漢族,大學文化,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0年參加法院工作,現任**市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審判員。 在法院工作的25年頭里,**從書記員到助理審判員,再到審判員,普通的審判崗位上沒有給他帶來輝煌的榮耀,驕人的權勢,而留下的只是那厚厚一摞堆積如山的卷宗和不斷增多的白發與額頭的皺紋,年齡剛過五十的他,已經儼然成為一個小老頭,加之他作風嚴謹、和藹可親,單位的同志總是笑著稱他為“支大爺”。 就是這樣一個“支大爺”,25年里,他以老百姓看得見、聽得懂、行得通、做得到的方式辦理各類案件3000多件,通過艱辛的調解,讓每一件案件的辦理都做到“融情于法”、“案結事了”。作為一個單位連年的“調解能手”,自然不乏有新同志向他請教經驗。靦腆的“支大爺”話語不多,只是告訴他們在接待當事人和辦理任何一起案件時候,一定要做到“熱心、耐心、細心、誠心、責任心”。久而久之,他的經驗大家都耳熟能詳,于是他有多了一個新的稱號——五“心”級法官。 列寧曾經這樣說過:少說些漂亮話,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判斷一個人,不是根據他自己的表白或對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據他的行動。說起這個五“心”級法官,我不得不想到這樣一個案例。 2012年3月,我市德什路與京什路交叉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重型貨車撞翻一輛無號牌電動三輪車,導致電動車上3名聾啞人不同程度受傷。后經交警部門認定,貨車一方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三輪車一方承擔次要責任。責任是明確了,但是理賠則需要在進行治療后經過評殘,才能確定下來具體的賠償數額。然而,在之后的理賠中,由于大家分歧過大,無奈走上法律途徑。 這已是距事故發生一年多之后2013年4月的一天,**市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接待了兩位從綿陽遠道而來風塵仆仆的當事人,經過了解得知,其中一位是當時事故中的聾啞人乘客,另一位是她的妹妹,以委托代理人的身份,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特提起訴訟。 在仔細閱覽過起訴書的相關卷宗之后,細心的**發現,原告所訴的對象中,貨車司機、貨車車主、貨運公司、保險公司等主體都是明確的,唯獨當時負次要責任的三輪車駕駛者,原告根本不知道其基本情況,沒有聯系方式,沒有身份信息,主體不明確。這可急壞了**,如果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無法找到三輪車駕駛者,原告的權益將無法得到法律的保障。并且如果按照法律的要求,臨近的訴訟時效內原告無法提供充足的材料,他的權益將得不到保障。于是**在每天下班后就獨自騎著電動車踏上了尋人之旅。在尋找被告的道路上,他去過交警隊,走訪過市區各路口的三輪車司機,還詢問過十多個社區居委會。功夫不負有心人,數天的奔波終于尋找有了眉目,各方面信息都將被告身份指向市區一位從事擦皮鞋服務的聾啞人。 就在大街上,當**找到被告后,一通文字的交流讓被告逐漸明白了法官意思,然而在想到自己生活已然很艱難,還在辛苦的擦鞋,居然有人還要起訴自己,使自己面臨一筆近乎天文數字的賠償,被告情緒有些激動,不斷的比劃著,作出一些危險的動作。雖然**想盡力表達自己是來詢問情況與送達法律文書的,但歇斯底里的被告根本沒給**表達的機會,場面一度失控,第一次談話就這樣不歡而散。 眼看著案件訴訟時限一天天臨近,**找到被告所在社區,希望通過社區能找到被告的家屬,讓其作為法定代理人參與訴訟。在與社區的交流中,**了解到,這名被告聾啞人同原告一樣,都是特困戶,靠社會低保維持家庭生活,并且被告在此次交通事故也屬于受傷人員。這種情況下,**聯系到被告人家屬,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被告終于心平氣和坐了下來,**耐心的履行完法律程序后,鑒于被告也系聾啞人,也不知道如何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情況,便積極為被告提供法律援助,聯系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幫助維權,使得被告也能積極應訴。在應訴之余,也就自己的權利另案進行了主張。 在接下來的審判中,法庭上的當事各方都據理力爭,**設身處地體察當事人的疾苦,融法、理、情于一體,通過大量庭審之外的調解工作,使得當事各方沖著對法官的尊重和感激,逐漸愿意平靜下來交流,也在交流中理解了對方,對抗情緒日益減弱。最終,這起聾啞人受傷交通事故案件得以及時公正的判決,被告均表示服從判決并履行了賠償義務。 以上,僅僅是這位五“心”法官工作的一個片段,縮影。如今這位黨員法官依然在審判一線發光發熱,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位共產黨員的理想! |